| 供稿: 王铭 张家鸣 | 时间: 2025-08-08 | 次数: |



2025年7月9日至19日,河南理工大学色情av “红脉铸魂·金穗兴乡”实践团奔赴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了为期11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红色基因赋能产业振兴”为核心,聚焦当地特色“红军粮”——红米,深入探索其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升级路径,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红途寻根:于历史现场淬炼坚定信仰
实践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起点,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溯源之旅”。开营仪式上,老师们对井冈山斗争史的生动阐释,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变得可感可触。从三湾改编的制度创新到黄洋界保卫战的军事智慧,历史深处的实践逻辑在队员们心中逐渐清晰。
在八角楼的微弱灯光下,队员们凝视泛黄手稿,触摸书桌刻痕,仿佛与先辈“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求索精神隔空对话。随后,对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庄严祭奠与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的沉静探访,更将“赓续红色血脉”从口号化为融入血脉的真切体验,为产业调研筑牢了坚实的精神基石。
躬身践悟:用脚步丈量知行合一的距离
“重走红军路,方知今日甜。”实践团的足迹遍布黄洋界的战壕、坝上村的灶台,在崎岖山路的急行军和草鞋编织的切身感受中,深刻体悟着革命岁月的艰辛。
团队创新地将红色体验与产业调研相结合。在制作红军餐时同步调研红米产业现状,在学唱红歌时融入方言互动,使红色文化不再是书本概念,而是与脚下土地、身边产业紧密相连的生动实践。当队员们聆听老乡讲述红米种植的变迁,那段用汗水浇灌的奋斗史与当下的乡村振兴事业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共鸣。
薪火相传:以青年智慧赋能产业未来
实践的最终落脚点是传承与创新。团队创新提出“五红一绿双螺旋”发展模型,旨在为红米产业打造精神与产业价值互撑的可持续发展体系。通过走访种植基地、对接合作社、开展市场调研,他们致力于为红米品牌注入深厚的井冈山精神内涵,并从包装设计、品质标准到销售渠道提出具体方案,推动“红军粮”向“振兴穗”的现代化转型。
在与各高校的交流中,团队积极分享实践成果,通过短视频、调研报告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新路径。正如队员张昕桐所言:“我们不仅是故事的倾听者,更是力量的传递者。让井冈山的星火照亮我们的前行路,用我们的担当连接历史与未来,这便是对传承最好的诠释。”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书写担当。色情av “红脉铸魂·金穗兴乡”实践团用11天的扎实行动证明,青春与红色热土的碰撞,必将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贡献出独特的理工力量。